朱达亮,男,汉族,中共党员,讲师,工程师,双师型教师,三级心理咨询师,现任电气工程学院辅导员、学生党支部宣传委员。2011年12月至今入校任辅导员,并承担《安全教育》、《劳动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等课程教学。
一、情牵学子:十余载坚守诠释劳模风范
2023年,朱达亮迎来了辅导员岗位上的第十二个春天。在从事辅导员工作的4000多个日日夜夜里,朱达亮经集多种角色于一身:辅导员、项目指导老师、知心大哥等,他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工作中引导青年学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秉承爱与责任,真心付出,用爱心点燃学子希望,用责任成就学子梦想,用行动助力学生成才。
多年来致力于学生工作,服务管理31个班级1500多名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各类谈心活动,年均约150人次;发展学生党员400余人,培养学生干部180多人,参与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各类奖励超过50人次。
他向学生承诺“24小时热线电话”,只要学生有需要任何时间都可以及时联系。
他创建了“餐桌温馨一刻”制度,利用午饭时间与学生一起就餐,在餐桌上为学生释疑解惑。
他建立了“操场散步”制度,定期约谈学生,解决他们深层次的思想困惑;建立家长“电话汇报”制度,及时与后进生家长沟通,探索“家校联动教育”的有效路径。
他探索“线上+线下”的工作模式,每天都会利用QQ、微博、微信与学生互动,确保全面实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十佳活力团支部”和“学院先进班级”,他本人也被学校评为“优秀辅导员”。
二、匠心独运:育人工作中彰显创新理念
在呵护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朱达亮脚踏实地,锐意创新,摸索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教育思路,比如将“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两相结合,搭建平台。
他积极帮助学生认清电气专业就业形势,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素质能力要求,精心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以及各类文娱、体育活动,融素质教育于活动之中;注意考虑与专业培养相结合,同时注重发挥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力求做到让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人人从中受益。他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核心能力培育的需要,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系统地划分学生不同需求和不同发展阶段,体现了“于差异中求发展,于发展中现优势”的理念。
他积极创建“以科研带学风”的教育机制,效果明显,学生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技能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
作为指导老师,他指导学生参加第八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比赛三等奖、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选拔赛银奖等好成绩。
三、典型示范:探寻就业创业指导模式的新路径
他充分发挥校友的作用,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举办了多场“就业指导讲座”和“经验交流会”,成功邀请约50名校友回校担任学生“职业导师”,分享自身积极奋进的人生体验和成功的职业发展经验,服务于电气工程学院学子们的职业梦想。
在大学生遭遇就业寒流的今天,绝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情绪较为稳定,就业心态趋于理性,得益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得益于推行学生岗位实习和就业指导等。他指导学生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根据市场需要,把学生就业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之中。
就业信息畅通是做好学生就业的物质技术保障条件。所以,他一方面组织学生及时学习宣传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信息;一方面广泛进行市场开拓,保证始终在了解、收集就业市场的信息,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及时推荐各专业毕业生就业。
专门针对学院就业主流方向,通过一系列活动和措施,13届、14届、16届、19届、20届毕业班就业率均超过90%。
四、知行合一:“研究型”辅导员路上的潜心求索
朱达亮以“懂理论的实践者,会实践的理论者”自励,努力实现“能干实践型”向“专业研究型”的辅导员身份完美结合、定位转换。在繁忙的工作授课之余,他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寻找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高校辅导员身份的厘清与发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在十二年的辅导员生涯中,他一直用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行动。他参加各类省级培训班,通过职业指导理论考试,获得了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和心理咨询师。到目前为止,他在等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篇(核心1篇),参与编写教材一部,主持校级课题1项,参与各类科研课题10余项。这些研究直接关系辅导员队伍建设,特别是在辅导员双重身份管理、就业创业指导能力等领域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研究。
12年辅导员生涯,朱达亮付出了智慧与汗水,收获感动和幸福,实现“能干实践型”和“专业研究型”辅导员的结合,十二年一轮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