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思政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关心的一件事,是全国十几万思政课教师应为之而努力的“国之大者”。“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来自八桂壮乡的“90后”教师林子琳,用深厚的教育情怀、奋进的人生姿态、高超的教学艺术描绘了新时代最美思政课教师画像。
——题记
在开云kaiyun官方网站,教学口碑好,常常被同行慕名前往课堂听课的林子琳是一名工作时间并不长的“90后”思政课教师。2021年,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中,林子琳从全国十几万余名思政课教师中脱颖而出,成为广西高职院校唯一荣获特等奖的教师,为师资力量并不雄厚的广西赢得了巨大荣誉。而在此之前,她已荣获广西高校思政课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连续5届在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奖,其中4次拿到一等奖,是思政课教师业内公认的青年翘楚。
年轻的林子琳是如何做到的?学校老师之所以络绎不绝地到她的课堂上听课,正是力图发现一名思政“雏鹰”搏击长空的“成长密码”。
“为了一个学生上网课专门建设一个基站,值吗?”在《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这堂课上,林子琳以此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讨论。绝大多数同学回答值得,但有同学直言不讳,认为这是一笔“亏本买卖”。“先通过思考问题让学生讲真话,再用生动的故事、彻底的理论答疑解惑,让情理入耳、学理入脑、真理入心,才能真正完成价值观塑造。”对于“干巴巴的”“照着念”等顽疾,林子琳秉持这样的教学理念找到了思政课的正确“打开方式”。她从不回避学生的疑惑与关切,常借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中国人民已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伟大成就,挖掘思想力量,引导学生完成自我思考、自我说服,让学生听得进去又想得明白,教学效果广受学生好评、专家肯定。
拥有巧妙的教学构思,达成如盐入水的育人效果并非一日可得,从教以来,林子琳就像匠人精雕细琢工艺品一样,将每节课当成精品课去设计。从课堂导入到案例筛选,从确定方法到设计过程,从讲授基本要点到突破重难点……每一个教学环节她都用心琢磨、反复打磨、精益求精,力求让“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成为课堂上的标配。她在努力过程中、教学实践里,亲身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个标准,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事业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林子琳始终坚信,未必每滴汗水都能在当下有所报偿,但只要潜心钻研、苦练内功,终将水滴石穿、厚积薄发。正是这股劲,让她在诸多比赛中一举夺魁。
守正创新,精业笃行
创新是提升思政课实效性、时代感和吸引力的关键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这番论述,为林子琳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基本遵循。
她瞄准网络教学资源中的新起之秀——微课,在微课教学改革中作出表率,并2次获得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微课赛项一等奖。2020年,林子琳把握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的契机,与团队成员协力攻关,创新运用虚拟现实和移动互联等新媒体新技术,率先在国内高校中研发以扶贫成就宣讲为主题的中国扶贫成就网络展馆,在新冠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开展脱贫攻坚特色宣讲教育,让广大青年学生足不出户、拿起手机即可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扶贫成就这一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减贫篇章。展馆在多所高校、多个地方扶贫工作管理机构及农村基层党组织得到推广应用,获得“学习强国”“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更令林子琳欣喜的是,广大学生不仅在“线上”受教育,也在“线下”长才干,发挥专业特长投身家乡脱贫事业和乡村振兴事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习成果和先进个人。
“思政课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我也在不断‘刷新’自己,与学生共同成长。”林子琳对思政课教师守正创新、精业笃行的坚持,促使她不断革新教学方式,以越来越活的形式,越来越接地气的表达,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厚植情怀,砥砺恒心
面对厚厚一沓讲稿,林子琳的同事万分感慨:“真能坚持!”从教以来,写讲稿是林子琳备课的“规定动作”之一,她粗略算了算,所有讲稿合计起来大概有二十五万字左右。别人不理解,“何必要把自己搞这么累?”
“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看待。”党中央对办好思政课的战略考量始终提醒林子琳,上好思政课不仅是一项工作任务,更是一种家国情怀。因此,她的坚持实际建立在对思政课及其价值的高度认同上,建立在对立德树人的使命感上,建立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自觉担当上。
林子琳的坚持也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她荣获特等奖的新闻挂上了学校官网后,众多学生给她的留言中都不约而同地说道:“向老师学习,做执着的奋斗者。”她感到欣慰,自己在言传身教中对立德树人初心与使命的坚守,已在学生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激扬斗志、启智润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奋斗正当时,一起向未来”,林子琳继续激励自己。这只羽翼渐丰的“雏鹰”以勤勉继,在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天地内搏击长空,不辱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启智润心的引路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