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保障 >> 健康教育 >> 正文

夏季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

2021-09-12 19:56 | 编辑:hqc

 

进入夏季后,气温逐渐升高,食物容易腐烂变质,加上细菌、病毒繁殖加快,若不注意饮食、饮水及个人卫生,容易引起疾病。

    一、下面介绍几种夏季常见的肠道疾病

    1急性胃肠炎:多由被细菌及其毒素或病毒污染的食物引起,致病菌主要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群、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等。其媒介食物主要为肉类、蛋类、水产品、凉拌菜等。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

    2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其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病菌通过日常生活接触、食物、水、蝇传播。由于很少的菌量即可感染本病,因此人与人接触传播最为常见。发病后患者出现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感等。有的病情凶险,特别是儿童,可出现高热、惊厥、休克和呼吸衰竭,而此时肠道症状常不明显,但生理盐水灌肠液可见大量红、白细胞,称之为中毒型菌痢。细菌性痢疾的表现轻重不一,易形成慢性化,故要及时就诊。

3、霍乱:由霍乱弧菌所致,经饮用水传播是其重要的途径。河水、井水、池塘水、泉水与自来水均可经地面或地下受人或动物的粪便污染而成为传播媒介。病人可出现无痛性腹泻、呕吐、淘米水样大便、脱水等。如不治疗,迅速出现休克、甚至死亡。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早期诊断,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休克等。

    4伤寒和副伤寒:主要由饮用水受污染所引起,也可经食物传播。此种散发病例主要由接触传播引起。可出现发热、腹痛、腹泻、肝、脾肿大、皮疹、血白细胞减少等,血液及大便可见沙门氏菌生长。后期可出现肠穿孔、肠出血等并发症。治疗主要是抗菌治疗,并发症防治等。

    二、预防措施

肠道疾病最重要的防治措施是切断传播径,把住口手两关,是预防疾病的关键。要防止病从口入,须做好以下措施:

    1、饮用水消毒、安全给水,搞好厨房、食堂与厕所卫生,粪便和垃圾的无害处理,保持室内外卫生。

    2、提倡和实行分餐或用公筷、公勺,公用食具应餐餐消毒,经消毒的食具应防止再污染。

    3、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与不洁的生冷食品、饮料等。

    4、在采购食品时,应选择新鲜食物,病死的家禽、家畜、不新鲜的水产品不要购买。即使对于盐腌过的食品,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致病性嗜盐菌就可能在盐腌的食品中繁殖。

    5、凉拌菜宜少吃,吃时应洗净,并用冷开水冲洗。瓜果宜洗净去皮再吃。

    6、夏季饭菜应现做现吃,如有剩余,第二天应煮透再吃。但即使煮透,有些细菌的毒素仍不能被破坏,如葡萄球菌肠毒素在煮沸后30分钟仍保存其致病性。

    7、烹调时,炊具要注意消毒,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开。炊事员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剪指甲勤换衣服。

8、餐具应该严格消毒。

9、适当进食蒜、醋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

10苍蝇与蟑螂等害虫,能作为肠道传染病的媒介。因此,消灭苍蝇与蟑螂也是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此外,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有助于增强体力,也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