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里,开云kaiyun官方网站的各级党组织以及众多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勇前行,开拓创新,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坚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支持。为了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我们现推出2025年“两优一先”系列风采展示,旨在激励全体党员干部,在学习中磨砺初心,在实践中履行使命,将榜样的力量转化为克服困难、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2024-2025年度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委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双高”建设目标,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在技能竞赛、校区搬迁、校企合作等领域交出亮眼答卷。

党建赋能业务,竞赛成果丰硕
学院党委推动党员教师在技能竞赛中当先锋,2024年牵头承担广西行业赛2项、全国行业赛1项等赛事,斩获省部级一等奖11项、二等奖11项等共计36项奖项,其中26项由党员教师参与或指导,占比达72%,彰显党员在专业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党建领航搬迁,彰显担当精神
校区搬迁时,教师党支部设“党员先锋岗”认领14间实验室、1023台设备搬迁任务,学生党支部组建志愿服务队服务514名学生。党员团队连续奋战两天两夜,高效完成搬迁工作,用行动诠释党组织战斗力。
党建驱动合作,深化产教融合
学院开办“订单班”,党员教师担任班主任带队开展“工学交替”实训。党支部书记牵头“访企拓岗”,走访45家企业,举办15场专场招聘会,提供1580余个岗位,构建起校企协同育人的坚实桥梁。书记带头、党员冲在一线,2025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3.85%。
党建引领育人,践行社会责任
持续擦亮“青年文明号”品牌,组织了10余次志愿服务活动深入社区和校园;成功实施了7期“大思政,微行动”项目,将思政教育巧妙融入育人细节之中。助力乡村振兴,组织学生前往博白县水鸣镇,与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党课学习,并开展了一系列帮扶活动,充分展现了教育的责任与担当。

党建筑基教改,培育发展动能
“双带头人”制度下的党支部书记引领了专业改革,重构了四个专业课程体系与标准,并完成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学院成为入选工信部首批全国人才培养专项计划的院校之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团队荣获自治区职业教育创新团队立项,同时获批成为全区“三全育人”A类示范院系。
党建聚力国际,拓展职教合作
与泰国色军府、曼谷地区开展师生交换及职教展活动,推动课程开发与资源共享,为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打开新局面。
学院党委将持续以党建为引领,深化融合创新,以更实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培育复合型人才、服务国家战略贡献更大力量。

2024-2025年度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马克思主义学院“信马”党支部

2024年以来,“信马”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及学院党委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同频共振。

夯实党建根基,筑牢组织堡垒
支部顺利通过了广西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验收,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为学院获评广西高校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升格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建设联盟副会长单位贡献了“信马”力量。支部加强党组织建设,规范主题党日活动,坚持执行“三会一课”等制度。积极开展月月人人讲党课、“萌新磨课·骨干练兵·备赛砺技”手拉手磨课备赛等特色活动,以标准化建设强化思想引领与组织建设。
深化“强国行”品牌,践行使命担当
支部围绕“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四大维度,打造“边疆强国行”“教育服务强国行”“寻找大国工匠强国行”“实践育人强国行”等系列品牌活动。组织党员走进凭祥中越友谊关全国首个智慧口岸、龙州边境派出所开展边疆实践,深入防城港东兴江平中学等中小学开展教育帮扶,赴玉柴集团、平陆运河寻访大国工匠成长足迹,联动广西民族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推进实践育人。通过党建共建、送“党课”进基层、访岗拓岗等形式,厚植师生家国情怀,提升党建辐射力。

推动“党建+业务”融合,实现双融双促
支部构建“党建+教学育人”新格局,党员发挥“传帮带”作用,斩获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全国高校思政课“萌新磨课”特等奖等29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4人获评自治区模范教师、自治区先进个人等荣誉,1人入选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拔尖人才,1人入选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卓越教师。深耕“党建+科学研究”领域,获批2024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市厅级课题7项,发表高质量论文和理论文章12篇。创新“党建+社会服务”模式,牵头与广西日报创设“青年说理”校-媒共建理论宣讲品牌等。相关成果获广西日报等媒体报道60余次,形成广泛社会影响。
“信马”党支部积极担当作为,将持续发挥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示范效应,以更高标准深化党建引领,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强力量。
一审一校丨黄宝龙
二审二校丨傅祥威
三审三校丨秦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