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精神,在校园里生生不息
在机电校园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曾身着戎装,守护家国,如今褪去军装,在校园的讲台、岗位、课堂上续写忠诚与担当。从在岗职工到退休老同志,从复学学子到岗位尖兵,他们用“退役不褪色、退伍续忠诚”的信念,为学校发展注入了独特的“军人力量”。今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让我们通过对学校退役军人风采的展示,致敬最可爱的人。
青春续军魂 校园展风采
退役复学,他们带着军旅印记回归课堂,成为学风建设、校园活动中的“排头兵”。

覃黄波,模具2301班学生。2018年,他成为海军舰载航空兵独立第七团的一员,在西沙、南沙群岛的烈日与惊涛中,参与航母垂直补给演练及多次舰艇对峙保障任务。“四有”优秀士兵奖章、嘉奖令与卫国戍边三级勋表,在海风中愈发闪亮,见证着他从青年到海疆卫士的蜕变。
2023年退役复学,他积极融入校园生活,担任校军迷协会会长,组织军训、征兵宣传等活动,军营淬炼的纪律性成了协会的“军魂”,组织活动如执行任务般精准。2024级新生军训,他带骨干示范队列动作。征兵宣传会上,用军旅故事点燃同学参军报国热情。宿舍里,豆腐块被子与准点作息成了标杆。从守礁卫士到校园先锋,他用行动写下“退伍不褪色,校园续忠诚”的青春注脚。

许用永,新能源2401班学生。2022年3月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他主动要求前往艰苦地区,在北部战区内蒙古边防服役。新兵连时,便以单杠32个、双杠51个的优异成绩崭露头角,顺利拿下嘉奖。2023年,因表现突出被选入旅比武集训,并在竞赛中斩获爬绳第三名、400米障碍第六名,总排名跻身前十,年底获评“四有”优秀士兵,将青春汗水洒在边疆训练场。
退役复学后,他持续以军人作风严格自律,同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当选班长兼团支书,主动承担班级团员活动组织工作,提交的入党申请书获支部高度认可,目前为入党积极分子。在专业学习中,他带着军人的专注与韧劲面对课业难题。作为班长,他用边疆服役的经历诠释“坚守”与“奉献”的重量,成为同学们眼中当之无愧的“正能量标杆”,让迷彩精神在校园里持续闪光。

覃文脑,自动化2302班学生。2021年9月,他穿上军装踏入军营,服役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贵州省总队某中队,2023年在都匀“1·29特大山林火灾”扑灭任务中主动投身灭火一线,与战友逆⽕而行,用身躯为群众筑起安全防线。服役期间,荣获“四有”优秀士兵称号一次、“嘉奖”两次,勋章见证成长,更将坚毅与担当深深烙进青春。
复学回到校园后,“冲锋在前”成为他的标签。他主动担任班级副班长,积极配合学院易班开展工作,协助老师处理班级事务,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获评“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2024年新生开学之际,主动请缨担任2024级新生军训教官,将“冲锋在前”的军人本色带到学习中,以规范的动作、严格的要求和耐心地指导,帮助新生锤炼意志、养成纪律意识。
岗位作“战场” 坚守显担当
从军营到校园,在职退役军人职工的身份变了、战场变了,但军人的硬核作风从未改变。

潘荣军,文化旅游与管理学院办公室主任。2001年服役于广东省花都75135部队81分队,服役期间,他考取了坦克兵驾驶等级证书,参加了“塔山3号”实战演习,获得团队嘉奖一次。军事任务中锤炼的担当,让“事事有交代”成为本能,军人本色成为他的精神底色。
2006年转业到学校后,他将部队“精细化管理”带到行政岗位,牵头优化学院办公流程,协调师生需求,用耐心与细致架起服务桥梁。他是自治区“双师型”教师、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拥有保卫科科长、乡镇党委副书记等多岗位行政管理经验。在教研领域,他成果颇丰:参与省部级课题1项、市厅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2项,主持校级课程思政课题1项,公开发表论文3篇。多次获评南宁市西乡塘区征兵工作先进个人、学校宣传工作先进个人、教学质量优秀奖三等奖等奖项,2024年指导学生荣获全国赛事广西赛区一等奖,以实际行动展现了退役军人在教育领域的过硬素质与担当。

谢晓雷,现代商贸物流学院专职辅导员。2013年曾服役于河南省公安消防总队某支队,军旅岁月里,他在训练场上与水带、云梯为伴,在烈日寒风中打磨战术;火场上冲锋在前,于浓烟烈焰中践行“人民至上”,两次获单位嘉奖,“敢打硬仗”的信念深植心底。
退伍后,军旅“攻坚精神”始终闪耀。2023年,他主动担任博白县顿谷镇旧金村驻村第一书记,以军营韧劲助力乡村振兴,获全区2023-2024年度驻村工作队先进个人、顿谷镇优秀通讯员。在辅导员岗位上,他始终将“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热爱学生、以身作则”视为自己工作的立足之本,全心全意地为每一位同学服务,以军人的严谨守护学生成长,多次获评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和“资助宣传月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让“守护者与引路人”的使命在校园绽放光彩。

李辉海,保卫处干事。自2001年起,他在艰苦边远地区服役二十余年。风沙烈日中站岗,寒霜里紧握钢枪,锤炼出钢铁意志。他屡获嘉奖,获评优秀警官、荣立三等功,当选“中国海警局优秀共产党员”。参与南海维权时,他冲锋在前,守护981钻井平台,在惊涛骇浪中筑牢屏障,获南海岛礁建设纪念章,勋章里满是“保家卫国”的赤诚。
2024年转业至学校后,军旅烙印成为他履职的“精神引擎”,他以军人的敏锐与严谨,牵头完善校园安防体系,在疫情防控、大型活动保障中始终冲锋在前。他将军事素养转化为育人能量,指导学生提升国家安全素养与军事技能,带领学生多次在全区、全国军事课教学和国家安全素养展示中荣获一等奖。从守疆卫土到守护校园,他用军人的忠诚与担当,在教育阵地续写荣光。
岁月染霜鬓 初心映晚霞
他们曾是学校发展的“拓荒者”,如今虽离开岗位,退休退役军人职工却仍以军人的赤诚关注着学校的每一步成长。

黎成学,退休二支部书记,曾任院办主任。1968年,他入伍6911部队,两年间积极参与军事训练与地方“三支两军”,连续获评“五好战士”。1970年退伍,他带走的不仅是奖章,更有刻入血脉的忠诚与坚韧。
从军营到校园,他将部队锤炼的优良品质融入日常工作,深耕行政与党建工作数十载,多次被评为学校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退休后,继续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发光发热,担任离退休党总支东区离退休第二党支部书记,指导学校留学生参加广西留学生书法大赛屡获殊荣,也让留学生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黄惠高,曾任保卫处处长。1964年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在空字654部队当战士,服役期间,刻苦训练,因过硬本领和良好心理素质,每年获评“五好战士”。1970年,他带着六年军旅生涯淬炼出的严谨作风与担当精神,退役奔赴新的“战场”。
退伍后,他在开云kaiyun官方网站扎下根来,从保卫科科长到保卫处处长,他始终带着军营的“哨位意识”和团队一起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并多次获评学校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退休后,他仍积极参与学校各种活动,关心学校的发展,以“当年站岗守家国,如今话安全护学子”的情怀,为后辈传递责任与担当。

李特忠,曾任车队队长。1978年,他入伍南京军区空军,经过军队的学习和磨炼,成长为听党指挥,严守军纪国法,技术过硬的优秀战士,在日常战备中,精准完成重大设备调防任务,曾获得军区授予“技术标兵”称号。在对越自卫战期间,作为第二战斗梯队人员,枕戈待旦,热血诠释军人的无畏与忠诚。
1991年转业至学校,他将军营严谨融入车队管理,始终坚守 “安全第一”的准则,要求司机如执行军事任务般检查车辆,“方向盘上有责任,脚下油门要稳当”。多年保障师生出行。退休后仍叮嘱年轻司机绷紧安全弦,以不变的责任坚守,从军营到校园延续奉献。
致敬每一份坚守,续写更多荣光。从军营到校园,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从戎装到便装,改的是着装,不改的是“攻坚克难”的担当。值此八一建军节,让我们向学校全体现役及退役军人致敬——愿这份“军魂”在校园里持续闪耀,激励更多人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凡篇章!
一审一校丨玉 韩
二审二校丨傅祥威
三审三校丨秦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