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全面提升开云干部队伍运用人工智能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本领,推动领导干部学在前、干在前,7月28日至8月1日,学校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学校党委书记黄小敬作开班动员讲话,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吴世先作总结讲话。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副院长章旻出席开班仪式。学校领导和全体中层干部参加培训。

启智赋能,共赴时代新征程
章旻在致辞中对培训班的举办表示祝贺,他表示,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高度重视此次培训班,精心设计课程体系,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希望以此次培训班为契机,积极搭建两校沟通交流平台,携手书写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新篇。

黄小敬在开班动员讲话中指出,举办这个培训班,既是落实自治区党委“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的历史交汇期,抓谋划促发展的具体行动。

黄小敬针对本次培训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克服“本领恐慌”,端正态度致力于“学”。珍惜宝贵的学习取经机会,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增强学习动能,把握学习重点,拓宽学习半径,提升理论素养、党性修养和履职能力,跟上时代步伐,适应发展需要。二是要提升“学习能力”,掌握方法着力于“化”。紧密联系学校和本部门单位实际,在以“思”促深化、以“悟”促内化、以“用”促转化上下功夫,让学到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学校转化为适用之招、实践之花、发展之果。三是要用好“学习成果”,狠抓落实聚力于“干”。树牢正确政绩观,鼓足干事创业精气神,以学促干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以实干实绩检验学习成效。
理论筑基,深化认知强内功
本次培训深化“学干融合、战训一体”培训模式,紧扣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与新一轮“双高”建设的重点任务设置培训主题,邀请多位专家学者进行系统授课。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潘建峰解析了“双高计划”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院长陈加明探讨了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提升与校院二级管理;杭州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徐时清分享了高水平职业院校产教科多跨协同的“杭职实践”;辽宁教育研究院原副院长高鸿阐述了教育强国背景下职教本科发展的思考;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方伟杰介绍了“网上浙大2.0”引领数字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与经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张颖超交流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实践探索;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黄立新讲解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与实践。


7场报告视野开阔、逻辑清晰、案例详实,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学员结合岗位积极参与研讨,课堂互动热烈。

实践启迪,探索创新拓新途
本次培训班还精心组织了3次现场教学。在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通过珍贵党史实物资料、历史图片和模拟场景,学员们一起回望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深刻感悟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内核的红船精神。


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学员们实地观摩实训基地,深入了解该校深化产教融合、打造职业本科教育的经验,并就师资建设、实践教学、科研创新等开展交流。

在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观摩四足机器狗复杂地形运动演示,感受人工智能驱动工业转型的前沿应用,探索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创新场景。座谈会上,校企双方就技术应用现状与趋势深入探讨,为科教融汇注入新思路。

蓄势待发,共绘发展新蓝图
在结业仪式上,吴世先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并作总结讲话。他指出,本次培训形式多样、内容充实,设置了专题报告、现场观摩等多种教学形式,邀请了多所高校的专家、教授聚焦宏观政策、人才培养以及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推动教育改革等方面开展辅导。培训期间,学员们聆听时代声音,感悟实践伟力,磨砺初心使命,切身感受了教育数字化应用和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生动实践。他强调,全体干部要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主动开阔眼界,理解新技术在教育场景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以更广阔的视野规划学校发展路径;加快提高境界,站在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思考如何通过人工智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持续促进跨界,整合各方优势,破解学校发展中的难点堵点,激发教育创新活力;牢牢守住边界,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在遵规守纪上走在前作表率,营造团结和谐、协力奋进的发展氛围,以优良作风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本次培训紧扣广西发展所需、学校发展所求,不仅开阔了学员视野,更形成了一批有价值、可参考、能落地的学习成果和思路举措,为干部队伍建设注入新动能。学员们一致表示,在浙江这片红船精神发源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感悟了思想伟力,深化了理论武装,不仅学到了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更进一步明确了差距、拓宽了思路、锚定了发展方向,回去后要将所学所思所悟转化为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为扎实推进广西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智能制造特色校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一审一校丨黄宝龙
二审二校丨傅祥威
三审三校丨秦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