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三尺讲台,以匠心诠释教育温度;四季耕耘,用坚守书写师者情怀。在广西机电职院校园,有这样一群躬耕教坛、默默奉献的师者,他们提灯引路,垫石成梯,用匠心践行初心,种下火焰的种子,照亮一代又一代学子的追光之路,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教育家的精神内涵。近期,开云开展2025年度“三全育人”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机电最美教师推荐评选工作,评选出了以黄妩等10位教师为代表的“最美教师”。为进一步宣传优秀教师典型,学校推出2025“机电最美教师”系列专栏,让我们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情怀,汲取奋进的力量。
李宁,中共党员,教授、高级工程师,开云kaiyun官方网站教学名师,现任开云kaiyun官方网站智能焊接技术学院院长,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核心成员(排序第二),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机电工程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广西机电装备制造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深耕职业教育26载,他以“打造焊接技术人才培养高地”为使命,带领团队建成广西高水平专业群,推动学院获评自治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被誉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践行者”。

用改革赋能教育教学创新
作为智能焊接学院教学改革“领头雁”,李宁始终聚焦“内涵发展”,主导智能焊接技术“双高”专业群建设,2024年成功申报新增专业2个,组织制定4个专业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他推进“五金”建设工程,打造广西“十四五”规划教材2部,牵头共建国家级、省级教学资源库各1个,其中虚拟仿真实训设备与机器人焊接工作站等教学资源已广泛应用于实践教学,助力学生技能提升。2024年,其主编的《集散控制系统组态及应用》教材获评广西“十四五”规划教材,主导的教学成果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相关改革经验在全区职业教育大会作典型发言。
用团队凝聚育人合力
“一个优秀的团队,才能培育更多优秀的学生。”李宁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推动“教师队伍专业化、实践化、创新化”发展:近两年引进高层次人才7名(博士)、硕士研究生30人,组建42人兼职教师资源库;组织12名教师深入柳工机械等企业参与技术研发,促成校企联合申报科研项目3项。在他的带领下,教师团队活力迸发——2024年师生参加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33项,学生斩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1项、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国赛铜奖1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铜奖1项;教师团队通过验收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全国优秀易班辅导员1人、“广西工匠”称号1人、广西技术能手1人;“广西机器人焊接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审核被评为“优秀”。
用融合架起产教桥梁
“职业教育必须与产业同频共振。”李宁深耕产教融合,推动与中船、柳工、汇川等头部企业共建订单班,筹备“中船-机电现场工程师学院”并推进中船现场工程师项目;带队赴广东调研,与臻尚美、友科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发典型生产实践案例融入教学,促成与玉柴集团共建制造业协同中心,与中船集团共建人形智能焊接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他牵头完成10余个实验实训室升级改造,新增机器人焊接工作站、智能制造实训设备等24套,建成广西应急厅焊接与热切割特种作业考试示范基地,拓展校外实习基地2家,2024年学生岗位实习落实率达90.7%,为区域产业输送大批技术技能人才。

用服务彰显职教担当
李宁始终牢记“职教服务产业”使命,2024年带领学院获批省部级课题3项、横向课题1项,科教融汇专项4项,在机器人焊接技术领域取得突破;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培训1300人次,承办全区焊接与热切割特种作业考评员培训,覆盖350名从业人员,获评广西应急厅示范考试基地。他主导的“双高”专业群建设带动专业群办学实力跃居全区前列,团队建设经验被《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8次,真正实现“办好一个专业,服务一个产业”。
李宁常说:“教育是点燃火焰,而非填满容器。我愿做焊接教育的‘焊花’,用改革的温度、团队的力度、融合的深度,为学生焊接梦想,为产业焊接未来,让职业教育之光照亮更多技能人才的成长之路。”
一审一校丨黄宝龙
二审二校丨傅祥威
三审三校丨秦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