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三尺讲台,以匠心诠释教育温度;四季耕耘,用坚守书写师者情怀。在广西机电职院校园,有这样一群躬耕教坛、默默奉献的师者,他们提灯引路,垫石成梯,用匠心践行初心,种下火焰的种子,照亮一代又一代学子的追光之路,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教育家的精神内涵。近期,开云开展2025年度“三全育人”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机电最美教师推荐评选工作,评选出了以黄妩等10位教师为代表的“最美教师”。为进一步宣传优秀教师典型,学校推出2025“机电最美教师”系列专栏,让我们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情怀,汲取奋进的力量。
钟胜奎,开云kaiyun官方网站科研处处长,广西壮族自治区高层次人才计划获得者,广西光储直柔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他组建了光储直柔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长期聚焦光储直柔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致力于新能源材料与储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光储直柔领域取得了多项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他,是深耕教坛二十余载的坚守者,是心系国家发展的新能源实干家。他始终以科技赋能教育、以教育反哺产业,用使命与热爱书写新时代高职教师的育人华章——他是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光储直柔技术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深耕不辍,科研反哺教学的“领路人”
自2007年获中南大学博士学位以来,钟胜奎教授始终坚守科研报国初心,深耕新能源材料领域,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荣获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发表SCI论文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然而在他看来,“科研的真正价值在于赋能产业、滋养教学”。 他来校后迅速组建光储直柔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推动建设锂电中试生产线,打通“基础研究─工艺验证─产业落地”全链条,彰显了一名教师的远见与担当。
育匠铸魂,产教融合的“领航者”
“教育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塑造未来产业生态。”钟教授创新提出“科研项目教学化”模式,将国家级课题分解为教学模块,通过“揭榜挂帅”机制带领青年教师和学生攻关真实项目,构建“技术标准→教学标准→行业标准”递进转化路径,真正实现教育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耦合。在他推动下,学校成为广西高职院校中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搭建起“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三位一体的创新平台。

管理育才,科研生态的“奠基人”
作为学校科研处处长,钟胜奎教授不仅充分发挥其丰富的科研管理与组织经验,积极构建高效、开放的科研服务机制,更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为引领,着力构建机电领域科教融汇生态。他着力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完善成果转化与激励机制,为青年教师拓展发展通道;通过定期组织学术讲座、课题交流活动,无私分享科研经验,鼓励跨学科合作,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科研文化氛围。在他带领下,学校科研管理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有效激发了全校教师的科研活力与创造力。“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他常以这句话激励团队,而其自身正是凝聚人才、赋能发展的实践典范,为提升学校整体科研实力和创新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扎根八桂,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实干家”
依托广西锰资源产业优势,钟教授牵头建成广西光储直柔工程研究中心,聚焦锰基新能源技术研发与转化,助力区域产业向高端储能装备制造跃升。他深刻指出:“在‘双碳’目标下,高职教育应成为能源技术革新的重要引擎。”其团队致力培养光储直柔领域高技能人才,为广西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注入持续动能。因在推动地方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方面贡献突出,钟胜奎教授于2025年成功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高层次人才计划。

从教二十余载,钟胜奎教授始终以炽热的教育情怀和坚定的科研追求,践行着“科教融汇、产教共生”的育人理念。他不仅是课堂上的传道者,更是新能源领域的筑梦人;不仅是科研路上的攀登者,更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支持者;不仅是科研管理的服务者,更是创新生态的建设者。值此教师节之际,我们致敬这位以科技之光点亮职教未来、以师者之心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最美教师”!
一审一校丨黄宝龙
二审二校丨傅祥威
三审三校丨秦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