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为了更好地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广西日报》策划推出“青年说理”融媒体栏目,先行与广西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建设联盟等紧密合作,聚合全国各地优秀青年理论人才,为Z世代青年搭建一个思想交流平台。“青年说理”栏目摒弃生硬说教,代之以平等真挚的思想交流;反对刻板表达,倡导时代价值与青年个性兼具的观点分享。首期栏目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青年如何以实干担当为壮美广西建设贡献青春力量的主题,刊发由广西社科院青年学者撰写的文章,就此谈认识与思考。我们期待广大青年朋友积极参与进来,用文字书写思想锋芒,用音画表现理论共鸣,在交流中深化认知,在论辩中凝聚共识,共同谱写属于青年一代的精彩篇章。

(插图/郭红松)
2021年4月25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视察时强调:“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希望你们依靠勤劳智慧把日子过得更有甜头、更有奔头。”这一饱含深情的话语,寄托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深切期许,展现了知行合一、求真务实的理论品格。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广西曾经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八桂儿女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奋斗姿态,攻克深度贫困堡垒,通过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等精准施策,实现63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毛竹山村正是这一成果的缩影。曾经贫瘠的土地上,如今葡萄架下硕果累累。从改革开放的时代巨轮破浪前行,到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再到毛竹山村葡萄架下的欢声笑语,每一步跨越都印证着:奋斗与实干,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付出艰巨努力。中国式现代化是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的现代化,涉及领域广、人口规模大,远超现有发达国家的人口总和,没有先例可循,没有捷径可走,唯有靠奋斗与实干。人工智能的应用突破,平陆运河的施工现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每一项事业都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只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用汗水浇灌梦想,用实干笃定前行,才能在时代的赛道上跑出好成绩。
加快推进广西高质量发展,“干是不二选择”。实干为要,首在转变作风。要摒弃犹豫观望、懈怠畏难心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心无旁骛抓落实,一以贯之、一鼓作气推进各项工作。实干为要,贵在争分夺秒。当前,广西正处于成型起势的关键阶段,迎来了历史最好发展时期。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抢抓“窗口期”,干字当头、迎难而上,开足马力、快马加鞭,能多干一分就多干一分,能快一步就快一步。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时代不同,使命任务发生变化,但艰苦奋斗、团结奋斗、不懈奋斗的精神永远不会变。”美好生活都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光荣属于每一个挺膺担当的奋斗者。我们要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脚踏实地、奋发进取、拼搏奉献,用创造拥抱新时代,以奋斗铸就新辉煌,一步一个脚印把新时代壮美广西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作者简介:广西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广西壮族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的建设研究。

版面截图
原文链接:https://apph5.cloudgx.cn/article/sync192065910760857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