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二十大开幕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牢固树立“大思政课”理念,将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确立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教学中心工作,把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紧密结合,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等各门课程教学中,强化价值引领,注重提质增效,聚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0月17日起,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理念、新提法、新论断第一时间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带着热气”进教案、进课件、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韦家旭老师在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时,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第一部分内容“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的重要论述,向学生讲清楚当前的发展形势,激发学生坚定前进的信心,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赵孟老师在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第二讲“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内容时,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中国式现代化”相关论述,引导学生开展对“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启发了学生的思考,深化了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认识理解。

邱伟炎老师在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内容时,详细解析了党的二十大会议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内涵和意蕴,帮助学生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黄梨锦老师在讲授《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内容时,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10月17日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学生将“小我”融入到祖国发展的“大我”中去,自觉肩负起时代使命,增长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质,努力成为“大国工匠”,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负国家的需要、人民的期盼、时代的呼唤。

王杰老师在讲授《形势与政策》课程“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专题内容时,引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关论述,向学生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始终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使人民过上美好生活为奋斗目标,增进学生对共同富裕的理解与认识,教育引导学生着眼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唐新华老师在讲授《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内容时,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启发学生珍惜时光,增强本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努力担当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蒋佳莉老师在讲授《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百年变局中的世界与中国》专题时,引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向学生讲清楚要坚决拥护“两个确立”,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陆倩倩老师在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党的二十大主题与学生一起学习大会报告,并通过列举生动事例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内容。在老师的讲解和引导下,学生们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表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