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二十大开幕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牢固树立“大思政课”理念,将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确立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教学中心工作,把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紧密结合,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等各门课程教学中,强化价值引领,注重提质增效,聚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0月17日起,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理念、新提法、新论断第一时间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带着热气”进教案、进课件、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李秀芳老师在讲授《形势与政策》课程“伟大时代的历史跨越”专题时,及时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教学中,帮助学生增强对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信心,引导学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永远跟党走,为建设现代化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石月皎老师在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时,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与学生一起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讲话精神,引导学生自觉弘扬中国精神,汲取时代的丰厚精神滋养,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努力使自己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李杰老师在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中借用“一图速览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新鲜素材,与学生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讲话精神,增强学生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的认识,也让学生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学习和领悟更加深入。

崔敏老师在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三章第二节时,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我们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重要论述,向学生讲清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

农冠军老师在讲授《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专题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10月17日上午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的“希望广西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新时代广西高质量发展提出的‘四个新’总要求”,引导学生争做有志、有识、有责、有为、有德的青年,聚焦聚神聚力建设壮美广西,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广西篇章。

马虹老师在开展《形势与政策》第五专题课题研讨时,组织学生一起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并通过讲解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能专家郑志明代表的案例,激励学生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加强创新精神,更加脚踏实地,争取用技能报国,为新时代壮美广西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一玉老师在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中国精神内容时,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敢于斗争的内容,援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奋斗幸福观的重要论述,向学生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伟大的斗争史,引导学生要怀抱梦想,脚踏实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杨朝川老师在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爱国主义”内容时,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及的“一国两制”的内容,援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论述,向学生讲清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