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八个月前,参加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对他们每一个人来说,是一座难以登攀的大山。事实上,他们也走得并不平坦,一路跌跌撞撞地进入决赛。当她们努力翻越那座大山后,终于领悟: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他们就是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2022年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微课赛项一等奖获奖团队。
12月7日,自治区教育厅公布了2022年全区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混合式教学比赛及大赛微课教学比赛评审结果,开云蒋佳莉、赵孟、叶娌燕老师团队的微课作品《以“三新”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荣获一等奖,陆倩倩、戴向芸、李翔老师团队的微课作品《青春使命勇担当 激扬理想启新程》荣获三等奖。
经专家评审,本次微课教学比赛高职组推荐获奖82项,其中一等奖13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41项,全区仅3项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品,而开云马克思主义学院独占两项。
这是开云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自2014年以来连续第9年在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微课教学比赛中获得最高奖项。该项赛事是广西职业院校教学技能方面具有相当分量的比赛,既是职业院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渠道,也是思政教师能与各专业教师同台竞技和切磋教学技能的最好平台。
此次获奖是在开云党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促进开云“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持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推动示范性教学和促进“能说会做”的“双师型”教师成长的行动硕果,也是全体思政课教师用新作为书写的奋进之笔。
以下是3位教师的获奖感言。
蒋佳莉老师:
作为从企业刚进校不久的我而言,这算是我真正意义上参加的第一个教学技能大赛,历经数月备赛后,教学设计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达到了以赛促教的目的。
我们从院赛不理想,到校赛二等奖,再到区赛的一等奖,跌跌撞撞,一路走来,实属不易,引用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的话来说就是“都是有经历、有故事的,是个不简单的一等奖。”足足8个月的时间里,太多值得记录的事了,立于现在,依然历历在目。
参赛微课团队虽然只有3人,但实际上我们的团队还有第4人、第5人、第6人……很多老师一直默默陪伴和帮助着我们。第4位老师是韦文荣教授,他从选题到定稿,给予了无私的付出与专业指导;第5位是黄坚老师,她对待教学的态度是精益求精,对待我们的态度是倾力相助,她专业而到位的指导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第6位是董蓓老师,一位愿意连夜帮我们批改讲稿的指导老师,她思路清晰,教学水平高,为团队定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还有很多老师,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举,但他们都是我们最值得信任的依靠。

赵孟老师:
比赛结果终于出来,成绩超出我们的意料。古人云:“经一事,长一智”,有付出就有收获。除了获得奖项外,我认为最大的收获就是参赛过程中经历痛苦、煎熬和挫折后又得到成长的那种快感。今年3月初,报名参加院赛,一路走来,既有幸运也有煎熬。我们比较幸运的是通过了院赛和校赛进入区赛,煎熬的是备赛过程中痛苦与放弃的纠结。
首先,撰写讲稿,制作课件,整个过程漫长而痛苦,就是不断重复撰写——请教——修改,最深的感受是我们经历了2次推倒重来,这是过程中最可怕的事。说实话,这个过程非常煎熬,但是煎熬过后则是有获得感。其次,打磨讲稿、制作视频以及教学设计,这一过程中,我逐字逐句打磨,不停的查阅资料、请教修改,我们一直修改到比赛提交前一天晚上。期间我们也想放弃过,很多老师都给予了我们鼓励和鞭策,让我们坚持了过来。
回首向来萧瑟处,是满满的收获。备赛中,团队的信任、帮助、支持和鼓励是前进的动力之源,我们团队成员间的相互打气、扶持和帮助是使我们一步一步走过来、能顺利进入区赛的重要保障。这一过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的温度和力量。

叶娌燕老师:
这次比赛对于我来说,是一场难得的历练,从确定教学主题,写讲稿、教学设计,到拍摄微课视频,再到后期对微课视频的修改完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考验人和锻炼人,时刻不能松懈,这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帮助很大。期间我有为改不好讲稿而担心过,但幸运的是,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团队成员都会给予我很大的鼓励和支持,我们团队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毫无保留的信任彼此,做到了扬长避短,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当得知能够进入区赛后,我决定重新写讲稿,也就是推倒重来那种,而且是要求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完成。这个任务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当时的我感觉自己似乎不可能做到。正在纠结的时候,团队其他成员主动要求开会,一起来帮我出谋划策。之后,大家一起,通过与指导老师沟通等方式帮助我找思路和灵感,最终让我顺利完成任务。当完成定稿的那一刻,我和队友都无比激动,也许这就是团队精神吧,一种忘我的精神。在团队里,没有所谓的个人事,全是你我他大家的事。只要大家总是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慢慢地,时间久了,就开始有变化了。因此我们才有了从院赛不理想,到校赛二等奖,再到区赛一等奖的飞跃!我们一点点地在进步,这正符合了量变到质量的规律,每一次比赛,又何尝不是如此?所以说,如果把比赛当成是能力提升的一种锻炼的话,未获也获也,每位参赛老师都能从中体会到参与的快乐。
虽然这次比赛已经结束了,但是精研教学永无止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探索新方法,拓展新思维,上好每一堂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