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团中央权益部、全国学联秘书处组织开展的模拟政协提案活动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得到广大学生的积极响应,中南大青年学子在“学思践悟”中感受民主精神,积极为国计民生发展建言献策。

“两会”精神学习同步进行,“模拟提案”更有热度。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召开后,结合学习宣传贯彻“两会”精神,学校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启动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三届模拟政协提案大赛,全校共有830人次166份作品参与,最终遴选出35份优秀作品,参加“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代表委员专业指导,“模拟提案”更有高度。大赛的选题阶段,学校邀请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老师们对同学们的提案进行指导和评选,从“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生态文明建设”诸方面指导同学们选定研究方向。各参赛队伍根据选题方向,结合实际发现问题,例如马铭蕊等同学从校园生活中学生使用电动车的角度入手,发现学生在校园用车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不规范停车影响校园文明建设等问题。楼心怡等同学在专业课上接触到职业病报销困难的典型案例,以专业知识作为支撑,查阅文献资料并咨询指导老师后发现,职业病和工伤保险的维权过程存在难度大、步骤多、手续杂等问题。“感同身受”的直接体验,“模拟提案”更有温度。调研阶段,同学们基于自身学科优势与科研经历,针对各调研群体采取了不同的调研方式。车诗睿等同学围绕线上教育,对大学生群体采取了问卷调研的方式,对正在参与各大考试的已就业社会群体进行访谈调研,对线上教育机构进行了数据调研和文献资料研究。王晓奇等同学在研究“智慧公交”系统帮助视障人群无障碍出行的问题时,指导老师建议,不仅可以从提案的受众出发,也可以从主观角度出发亲身体验,真实感受视障人群的困难。深度融通交叉特色,“模拟提案”更有深度。论证阶段,李欣阳等同学在乡村文化教育巩固农业产能规模的选题上不断深入,利用学科交叉的理念打破边界思维局限,建立起研究的宏观视野,基于城乡居民融通性与互补性需求,对调研获得的数据进行数理分析,提出了重教育、兴文化、强设施、求公平、保户口、稳就业的综合性改善方案。同学们纷纷表示,在探究社会问题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政治认同,进一步坚定了制度自信。
来源:中国共青团杂志(文/夏东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团委副书记,张艳芸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团委办公室主任,陈子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21届学生会执行主席),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