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弘毅 知行合一
当前时间:
开云kaiyun官方网站

国家级教学成果申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家级教学成果申报 >> 主要解决问题及解决方案
主要解决问题及解决方案


解决的教学问题一: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所培养的毕业生在就业时普遍存在“孔雀东南飞”现象,且不愿意进入制造企业就业,人才培养结果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从学生、校企、政府三层发力”组合式解决方案:

1.学生层面:基于课程思政,强化学生的“社会性”教育,着力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通过在经济发达地区及本土企业岗位实习实践的对比,让学生亲身感受“家门口就业”的归属感与获得感,使学生在思想上埋下“留本地”的种子后形成愿意留在当地就业的思想自觉。

2.企业与学校层面:通过加强与当地汽车制造企业的校企合作,将制造企业的企业文化、匠人价值等提早植入到学生校园学习生活过程当中,提升学生对当地制造企业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认可度和归属感,使学生“留本地”的种子生根发芽后形成长期留在当地制造业就业的价值认同。

3.政府层面:通过校企联动,撬动当地政府不断优化和改善制造业的用人政策和环境,为“留本地”的幼苗培育沃土后形成吸引学生选择留在当地制造业就业的政策保障。

解决的教学问题二:职业教育基础薄弱的西部地区或民族地区专业(群)建设同质化现象较严重,区域职业院校的专业布局从整体上无法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

“群中群”的抱团取暖式解决方案:成立广西县级职校汽车专业发展联盟,构建“大专业群”平台,积极指导各学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及专业底蕴,树立“因地制宜”服务当地汽车产业的专业建设理念,以专业群“适应性”分析为突破口,寻找并确定各学校“小专业群”在广西汽车产业链上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同时,本着“资源整合、技术互助、共同提升”的合作理念,充分彰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育人优势,从技术层面指导各学校开展专业建设,避免各学校简单的重复性建设,有效化解了“非理性的内部竞争”问题(即“内卷”问题),达到既“抱团取暖”又“错位经营、特色发展”的目标。

解决的教学问题三:专业诊改“千校一面”、没有精准对标产业实际,从而造成各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对提升专业适应性的作用不明显,各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模式无法适应企业实际需求。

工具创新式解决方案:以专业群适应性分析为切入点,从教学标准确定、教学条件建设、教学过程管理、教学结果监测四个层级分析,创新性地提出“该教的、能教的、所教的、教会的”四个诊断维度,构建出“四教同心圆”理论体系,继而开发出与之配套的“诊断量表”,有效解决了专业诊改时“千校一面”的现象,提高了诊改的针对性与成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