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盘古村的田野里跃动着一抹不一样的色彩。绿叶寻踪队”乡村振兴实践团的队员们化身朴实的“农活帮手”,将青春汗水挥洒在盘古村的沃土之上。他们主动深入田间地头,为劳动力短缺的农户分担辛劳,在躬身实践中感悟土地的温度与农业的分量。


烈日灼灼,暑气蒸腾。队员们挽起裤脚,俯身融入这片充满生机的绿色。从除草、间苗到协助采摘,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都因持续重复而变得沉重。汗水如注,顺着晒红的脸颊滑落,无声地渗入脚下的土地;手臂被作物枝叶划出道道细小红痕;长时间的弯腰劳作让腰背阵阵酸痛……亲身体验的艰辛,远比书本上“粒粒皆辛苦”的描述更为刻骨铭心。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漫长周期里,凝结着农民日复一日的辛勤守望,这份不易在汗水的咸涩中变得无比真切。


这不仅仅是一次体力付出,更是一堂扎根大地的、生动的劳动教育实践课。队员们用沾满泥土的双手触摸农业生产的脉搏,真切理解了“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所依托的基石——正是这万千农民默默耕耘的艰辛与坚韧。在泥土的气息与汗水的交融中,他们对乡村、对农业、对劳动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这些大学生娃娃,能放下书本到地里来实打实干活,真是不容易!虽然动作慢点,可那份心,那份不怕苦不怕脏的劲儿,真让人打心眼里感动!”看着在田埂边短暂休整、大口喝着水的年轻面孔,一位村民动情地说道。队员们的到来,切实减轻了农户的劳动负担,提高了农活效率。更为珍贵的是,这份在烈日下“并肩作战”的情谊,无声地消融了隔阂,让“服务乡村”的誓言,从口号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汗水与行动,深深地烙印在村民的心坎上,也铭刻在每一位实践团队员的成长记忆里。青春的汗水滴落田野,浇灌出的不仅是作物的成长,更是青年学子扎根大地、心系三农的赤子情怀。
一审一校丨韦康宇
二审二校丨李育好
三审三校丨王宇欣